
微信公众号
中美关系线年本来指望两国能通过谈判缓和一下焦灼的事态,结果却谈崩了。事情的导火索是3月份美国参议员戴安斯访华和随后的视频通话,可惜都没谈出个所以然。
特朗普一看这架势,直接甩出两大“毒针”——对我国进口汽车加征25%关税,再加上对我国商船进入美国港口收高额费用。这还不算,他还想拿TikTok做筹码,逼我国就范,可咱们压根没搭理这茬儿。眼下,中美关系这趟浑水,短期内怕是平静不下来,咱们得沉住气,守住底线。
说起中美谈判,这几年一直就不顺当。2025年3月,美国联邦参议员戴安斯跑到北京来,想跟我国高层聊聊贸易的事儿。没过几天,3月26日,中美经贸负责人又搞了个视频会,聊了芬太尼、芯片调查和关税的事儿。我国这边把关切摆得明明白白:美方拿芬太尼说事儿加税、盯着咱们芯片产业搞“301调查”、还有那所谓的“对等关税”计划。可美国那边呢,冷冷淡淡,没啥回应,谈判就这么僵住了。
特朗普这边,自打2024年再次当选后,就喊着要在上任百日内搞定中美元首会晤。可到现在,这事儿还是没影儿。戴安斯这次访华,本来是想给元首会晤铺路,结果路没铺成,反倒让矛盾更明显了。芬太尼问题上,美国老拿这个当借口施压,可我国态度很明确,这事儿得双方合作解决,不是单方面指责就能搞定的。至于芯片调查,更是触碰了咱们的核心利益,谁会在这上面让步啊?
谈判没戏,特朗普立马放大招。2025年3月27日,他宣布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加征25%关税。这招号称是要保美国制造业,可外媒分析,这关税一加,美国老百姓买车得多掏不少钱,像轿车、SUV这些,价格可能涨个12000美元。美国的车企也头疼,因为不少零件还得靠进口,供应链一乱,成本也得跟着涨。
同一天,特朗普还放话,要对我国造船企业下手,计划对进入美国港口的我国商船收高额费用,最高能到150万美元一艘。
可这政策也有副作用,美国的出口商急了,尤其是农业和煤炭这些大宗商品,物流成本一高,竞争力就下来了。外国媒体报道,美国每年可能因此多亏3.72亿到9.3亿美元,港口的生意也会受影响。
还有TikTok这档子事儿,特朗普3月27日在记者会上说,只要我国同意把TikTok卖给美国企业,他就愿意少收点关税。这算盘打得挺响,可惜咱们没接茬儿。特朗普想拿关税换交易,可我国外交部直接表态:支持企业依,反对强买强卖。
面对特朗普的“毒针”,我国这边沉得住气。汽车关税也好,港口费也罢,咱们没慌,更没乱。核心利益上,绝不退让,这是底线。TikTok的事儿上,咱们摆事实讲道理,企业的事儿得依法来,凭啥你说卖就卖?外交部那句“拒绝强买强卖”,说得痛快,也给企业撑了腰。
再说应对,咱也不是干等着挨打。2025年这几个月,我国跟欧盟、东盟这些伙伴的贸易合作越走越近,经济联系更紧实了。数据上看,2024年我国对美出口占比已经降了不少,2025年这趋势估计还得继续。
长远看,特朗普这套强硬路子,短期内可能给他挣点国内支持,可时间一长,美国自己也得掂量掂量。车价涨了,老百姓不乐意;港口费一收,出口商叫苦;TikTok这事儿再拖下去,国际上也看笑话。我国这边呢,韧性足得很,经济底子厚实,全球朋友圈也不小。中美这场博弈,特朗普想占上风,没那么容易。
这事儿还没完,2025年才刚开了个头,中美关系这潭水还得接着搅。从3月戴安斯访华到谈判破裂,再到特朗普甩出“毒针”,每一步都透着紧张味儿。咱们得看清,这不是简单的一次谈判失败,而是两国战略博弈的缩影。
美国想保住老大地位,特朗普这人又好出狠招,可咱们也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拿捏的中国了。经济上,咱们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市场;外交上,一个中国原则站得稳稳当当,连所谓“台湾地区领导人”赖清德想蹦跶,也得掂量掂量后果。
特朗普的25%汽车关税,表面上是冲着咱们来的,可美国自己的车企和消费的人也得跟着遭殃。外媒算了笔账,这政策一落地,美国车价上涨是板上钉钉的事儿,通胀压力也得跟着加码。通用、福特这些大厂,零件不少从咱们这儿进口,关税一加,成本谁来扛?到头来,美国消费者还不是得埋单。
2025年3月27日这天,特朗普在白宫放话,说这能让美国汽车产业“空前繁荣”,可这话听着怎么那么耳熟?当年他第一任期就老喊“美国优先”,结果呢,制造业回流没见多少,物价倒是涨了不少。
再说那船舶港口费,150万美元一艘,这数儿听着就吓人。我国造船业这些年突飞猛进,全球市场占有率稳稳占了40%以上,美国这招摆明了是眼红。可这政策真落地,美国自己的港口和出口商先得叫苦。
加州、路易斯安那这一些地方,靠出口玉米、大豆、煤炭吃饭,物流成本一飙,货卖谁去?外媒还爆料,美国航运业高管都急了,说这费一收,港口竞争力得下滑,货轮都跑别国去了。我国这边呢,造船订单多得很,客户遍布全球,短期压力是有,可撼不动根基。
TikTok这事儿就更有意思了。特朗普拿关税当诱饵,想让咱们松口,可惜算盘打错了。字节跳动这企业,是我们国家科技圈的招牌,TikTok全球月活用户15亿,影响力多大谁都看得见。美国喊着“国家安全”,可谁不知道这是想抢蛋糕?我国外交部那句“依法维护合法权益”,掷地有声,摆明了不卖也不怕。
其实,特朗普这套“毒针”政策,说白了就是老套路——极限施压,想逼咱们低头。可如今这世道,早就不是美国一手遮天的时候了。咱们的经济体量摆那儿,2024年GDP已经稳稳超18万亿美元,制造业全球第一,供应链韧性强得不行。
特朗普想靠关税和费用打疼咱们,怕是低估了咱们的抗压能力。反过来,他这政策一推,美国国内矛盾也得浮上来。车价一涨,老百姓骂街;出口一堵,农民和企业主得跳脚。到时候,他那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的口号,怕是喊得更虚了。
再说咱们的应对,也不光是守。2025年这几个月,我国跟欧盟的贸易额又涨了6%,跟东盟的合作项目也落地了不少。3月底,上海港刚签了个大单,给欧洲出口集装箱船,订单排到2027年。咱们的市场没美国也能转得顺溜。特朗普想掐咱们的脖子,可他没算到,咱们的脖子早就不那么好掐的了。
从大局上看,这场中美博弈,不是一天两天能见分晓的。特朗普的政策,短期内可能给他拉点选票,毕竟美国那边老有股“”情绪,能煽动就煽动。可长远看,他这套单边主义的玩法,国际上不得人心。欧洲那边已经有人喊话,说美国这么搞下去,全球供应链还怎么稳?亚洲国家也盯着呢,谁都不想被美国拖进这摊浑水。咱们呢,沉住气,走自己的路,朋友圈越扩越大,底气自然足。
再扯点具体的,特朗普这25%汽车关税,瞄准的不光是咱们,日本、德国这些汽车大国也得跟着吃亏。日本的丰田、德国的大众,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不小,关税一加,谁都跑不掉。可特朗普管不了这么多,他眼里只有“美国第一”。结果呢,外国媒体报道,2025年4月3日关税生效后,美国车市慢慢的开始乱套了。经销商抱怨库存积压,消费者嫌价格贵,销量数据一出来,怕是得让特朗普自己都脸红。
港口费那事儿,也不是没风险。咱们的货轮要是真被堵在美国港口,大不了换个地方卸货。东南亚、欧洲这些市场,又不是不欢迎咱们的船。
反过来,美国的港口要是冷清了,丢的可不光是钱,还有影响力。外媒还提到,美国农业协会已经跑去国会游说了,说这政策再不改,2025年粮食出口得掉一大截。特朗普这“毒针”,扎咱们没扎疼,自己胳膊倒是先酸了。
TikTok这摊事儿,倒是挺能看出中美博弈的深层逻辑。美国喊着“安全威胁”,可连证据都拿不出像样的,硬要逼着卖。咱们这边呢,不卑不亢,依法办事,摆明了不吃这一套。2025年3月底,字节跳动还发了声明,说公司会继续在美国打官司,维护权益。
特朗普这“毒针”政策,短期内看着挺唬人,可长远看,未必线年这趋势还得继续,靠欧盟、东盟这些伙伴,日子照样过得滋润。特朗普想靠关税和费用打疼咱们,可他没算到,咱们早不是当年那个随便捏的软柿子了。
这场博弈,后头还有戏。特朗普的政策,可能给他自己国内撑撑场面,可国际上,这单边主义的路子越走越窄。咱们呢,沉住气,走自己的道儿,朋友圈越拉越大。
微信公众号